詳情
彭醇士(1896-1976)
白草亭
水墨紙本 鏡框 一九六一年作
46.5 x 40 cm. (18 14 x 15 34 in.)
題識:江上秋山展畫屏,晚烟歸雁下寒汀。蕭疎渚樹新霜後,黃葉村南白草亭。彭醇士。
鈐印:老彭、素菴
又題:余為子常道兄作畫,無不盡意。此幀亦近來貯興而得,知我者教之教之。辛丑(1961年)九月,醇士又記。
鈐印:素庵
榮譽呈獻
佳士得客戶服務部
佳士得專家或會聯絡閣下,以商討此拍品,又或於拍品狀況於拍賣前有所改變時知會閣下。

拍品專文

王新衡(1908-1987),浙江省慈谿縣人,字子常,號新衡,早年入讀上海大學。1926年赴蘇聯留學,與蔣經國同窗。學成回國後於1932年加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,後成為蔣介石貼身幕僚。抗戰爆發後,轉調香港,擔任軍統局香港區長,勝利後返回滬上,當選第一屆立法委員,1949年再度赴港,後轉赴台灣。在台灣擔任立法院外交委員會委員。後棄政從商,擔任亞洲水泥董事長、遠東紡織常務董事等職務。

王氏在青年時期便喜好藝術,閒暇之餘更臨池染翰,丹青自娛。其後以國民政府要員的身份,接觸到諸多藝術名家,於是收藏日豐。渡台之後,台灣的藝術文化空前繁榮,交流也變得相對便利,王新衡得以認識更多畫家,尤以他與張大千的交情廣為人知。

王氏收藏以人際交往為主線,並不執著於某家某派,近代不同名家,包括張大千晚年重要潑彩作品《東湖瑞翠》,亦將於佳士得“中國近現代及當代書畫”拍賣中呈現。1987年,王氏故去,公子王一方先生將部分藏品捐贈臺北故宮。一代風雲人物,最終以藝術收藏遺饗世人,可謂圓滿,堪為美談。

彭醇士,江西高安人,為詩人、書畫家及政治人物。彭醇士詩、書、畫三絕,書法自定武蘭亭入門,融會二王書法,以中小行楷最絕。1949年到台灣後,歷任台灣大學、東海大學教授,靜宜文理學院教授兼系主任,中國文化大學詩學研究所所長。1964年榮獲馬尼拉國際詩人大會「桂冠詩人」獎。

相關文章

Sorry, we are unable to display this content. Please check your connection.

更多來自
賞心樂藝:中國藝術網上拍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