詳情
香翰屏(1890-1978)/許世英(1873-1964)/陳荊鴻(1903-1993)
行書《荷葉鋪水面》/行書《癸巳新蘭亭雅集》/行書《觀尼格拉瀑布》
水墨紙本 立軸/鏡片兩幅 一九五九/一九七九年作
香翰屏 行書《荷葉鋪水面》:
120 x 27 cm. (47 14 x 10 58 in.)
題識:春光艷冶,遊人踏綠苔。千紅萬紫競香開。煙風拂鼻籟,驀地暗香透滿懐。荼䕷似錦裁。嬌紅間嫩白,只怕迅速春回。誤落在塵埃。折向鬢雲邉,金鳯釵。《荷葉鋪水面》。五十七字,己亥(1959年)歲杪書似新衡先生雅屬。香翰屏。
鈐印:香翰屏印、劍如霜兮膽如鐵

許世英 行書《癸巳新蘭亭雅集》:
48.5 x 26.5 cm. (19 18 x 10 38 in.)
題識:盛會懷王謝,高風到海濱。秧田春水活,蘭室瑞芳陳。觴詠情彌愜,陰晴氣亦均;園林散遊目,生趣四時新。《癸巳新蘭亭雅集》。新衡吾弟、幼蘭夫人雅教。許世英錄,年九十。
鈐印:許世英印、寧靜致遠

陳荊鴻 行書《觀尼格拉瀑布》:
131 x 33 cm. (51 58 x 13 in.)
題識:淵渟壁立樹毿毿,白練橫空勢渾涵。試上輕舟凌駭浪,飛泉如雨濕征衫。新衡先生正。觀尼格拉瀑布作。己未(1979年)初秋,荊鴻。
鈐印:荊翁七十以後作、讀萬卷書行萬里路、老蕴、獨漉而後
榮譽呈獻

拍品專文

王新衡(1908-1987),浙江省慈谿縣人,字子常,號新衡,早年入讀上海大學。1926年赴蘇聯留學,與蔣經國同窗。學成回國後於1932年加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,後成為蔣介石貼身幕僚。抗戰爆發後,轉調香港,擔任軍統局香港區長,勝利後返回滬上,當選第一屆立法委員,1949年再度赴港,後轉赴台灣。在台灣擔任立法院外交委員會委員。後棄政從商,擔任亞洲水泥董事長、遠東紡織常務董事等職務。

王氏在青年時期便喜好藝術,閒暇之餘更臨池染翰,丹青自娛。其後以國民政府要員的身份,接觸到諸多藝術名家,於是收藏日豐。渡台之後,台灣的藝術文化空前繁榮,交流也變得相對便利,王新衡得以認識更多畫家,尤以他與張大千的交情廣為人知。

王氏收藏以人際交往為主線,並不執著於某家某派,近代不同名家,包括張大千晚年重要潑彩作品《東湖瑞翠》,亦將於佳士得“中國近現代及當代書畫”拍賣中呈現。1987年,王氏故去,公子王一方先生將部分藏品捐贈臺北故宮。一代風雲人物,最終以藝術收藏遺饗世人,可謂圓滿,堪為美談。

香翰屏,號墨林,廣東合浦縣人。民國時期軍政要員,軍銜達陸軍中將,曾任中央監察委員會委員、國民大會廣東代表。歷任第四路軍副總司令、第九集團軍副總司令,並於抗戰期間率部參與了松滬會戰及徐州會戰。1949年夏移居香港,並在此度過餘生。

許世英,字靜仁,號俊人,安徽秋浦縣人。清末民初政治人物,曾任安徽省長、國務總理等職。1936年任職中國駐日大使,盧溝橋事件發生後負責與日本進行交涉,直至南京陷落,於1938年歸國。1948年移居香港,並於1950年遷居臺灣。

陳荊鴻,廣東順德人。少時客居上海,師從康有為(1858-1927)學習書法技藝和理論,南歸後歷任粵港各大報社總編輯、社長及大專院校教授等職務。陳荊鴻為香港書界翹楚,與篆印家馮康矦(1901-1983)齊名曰“陳書馮印”。上世紀七、八十年代,陳氏暢遊臺灣、日本、東南亞及北美,以文會友,載譽而歸。其書法成就更於1987年榮獲英國女王頒授的榮譽勛銜,為香港第二位獲得此殊榮的書畫名宿。

相關文章

Sorry, we are unable to display this content. Please check your connection.

更多來自
賞心樂藝:中國藝術網上拍賣
參與競投 狀況報告 

佳士得專家或會聯絡閣下,以商討此拍品,又或於拍品狀況於拍賣前有所改變時知會閣下。

本人確認已閱讀有關狀況報告的重要通知 並同意其條款。 查閱狀況報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