詳情
江兆申(1925-1996)/李大木 (1926-2002)
書法
水墨紙本 橫批兩幅 一九八七/一九八五年作

(一)
江兆申(1925-1996)
書法《嶽峙》
水墨紙本 橫批 一九八七年作
59.5 x 120 cm. (23 38 x 47 14 in.)
釋文:嶽峙
題識:王蛟女士雅正。丁卯(1987年)茮原江兆申。
鈐印:江兆申字茮原、安徽歙縣人

(二)
李大木 (1926-2002)
書法《鴻禧》
水墨紙本 橫批 一九八五年作
56.5 x 118.5 cm. (22 14 x 46 58 in.)
釋文:鴻禧
題識:“鴻禧累福,駢賚翕臻” 句出宋史樂志。余嘗以此二字作吉語印,亦取葩經所謂降福穰穰之意也。歲次乙丑(1985年)春二月書贈何龍先生、子菁女棣補壁。牟平李大木。
鈐印:獨翁

註:
李大木 (1926-2002),原名李獨,字大木,以字行,別署獨翁,齋號曲肱樓。山東煙台人,後移居台灣。書畫家、篆刻家。歷任台灣臺北中國文化大學美術學系國畫組教授、篆刻學會理事等。
榮譽呈獻

拍品專文

王蛟,字子菁,1939年生於北京,四歲啟蒙學習詩文與書畫。自幼酷愛藝術,每日課餘,總是一筆在握,在學生年代就開始寫作。1962年,她從台灣國立藝專畢業,隨後跟隨黃君璧研習山水。1967年,王蛟隨其身為美國外交官的夫婿何大衛移居香港,成為趙少昂的得意門生。在港時期,她舉辦首次個人繪畫展覽,亦開始設帳授課。王蛟、何大衛夫婦1974年移居加州蒙特利,繼續經營棗園畫廊,傳揚中國藝術。張大千當時居住加州,一天飯後茶餘與家人散步逛入畫廊,意外邂逅王蛟。大千從此每次作畫時,都吩咐馬上電話通知王蛟前往環蓽庵觀摩。

1980年初何大衛、王蛟搬到上海,不久後上海美術展覽館為王蛟舉辦個展。開幕時,劉海粟、劉旦宅等上海藝術家均有出席,劉海粟亦收王蛟為學生。1984年,夫婦回到台灣。何大衛作為外交官,職業生涯曾任職世界各地領事館。夫婦兩人時常設宴,來自不同國家的藝術家、作家、音樂家友人都為座上客;王蛟又為藝術家們舉辦雅集,邀請畫家一齊作畫。是次王蛟何大衛伉儷珍藏書畫作品,正是他們多彩生活的寫照,見證了他們與畫家友人深厚的友誼。

相關文章

Sorry, we are unable to display this content. Please check your connection.

更多來自
香江春曉:中國書畫網上拍賣
參與競投 狀況報告 

佳士得專家或會聯絡閣下,以商討此拍品,又或於拍品狀況於拍賣前有所改變時知會閣下。

本人確認已閱讀有關狀況報告的重要通知 並同意其條款。 查閱狀況報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