详情
诸家
书法

水墨纸本 手卷(兩段)
尺寸不一
第一段:
1. 27.2 x 75 cm. (10 34 x 29 12 in.)
梁武帝萧衍题识:(文不录)
钤印:御笔之宝
2. 27.2 x 30 cm. (10 34 x 11 34 in.)
虞世南题识:(文不录)
钤印:虞世南
褚遂良又题:(文不录)
钤印:遂良、□□□
3. 27.2 x 20 cm. (10 34 x 7 78 in.)
金烜题识:(文不录)
钤印:金烜
周焘题识:(文不录)
钤印:焘
4. 27.2 x 21 cm. (10 34 x 8 14 in.)
杨幼棠题识:(文不录)
钤印:幼棠

第二段:
1. 27.2 x 42 cm. (10 34 x 16 12 in.)
题识: 西山探梅说。(文不录)。嘉靖二年(1523)五月朔日庚午,进贤舒芬书。
钤印:国裳、桐冈书院
2. 27.2 x 44 cm. (10 34 x 17 38 in.)
题识:(文不录)。嘉靖甲申(1524年)二月之望成都杨慎跋。
钤印:用修、太史氏印
3. 27.2 x 28.5 cm. (10 34 x 11 14 in.)
题识:(文不录)。嘉靖庚戌(1550年)夏□□□□□,汝郡,袁生褧记。
钤印:袁氏尚之
4. 27.2 x 68.5 cm. (10 34 x 27 in.)
题识:(文不录)。乙卯(1555年)□□□□□也。双江山人书。
钤印:吉人、聂文蔚、双江居士
5. 27.2 x 39.5 cm. (10 34 x 15 12 in.)
题识:(文不录)。雍正癸丑(1733年)春王正月裔孙香熏沐谨启。
钤印:舒者
6. 27.2 x 35.5 cm. (10 34 x 14 in.)
题识:(文不录)。蝶园徐元梦时年八十有六题。
钤印:徐元梦印、蜨园
7. 27.2 x 37.5 cm. (10 34 x 14 34 in.)
题识:(文不录)。乾隆五年(1740)秋七月望前一日,江冬后学方苞识。
钤印:方苞私印、望溪、素庵
8. 27.2 x 25.5 cm. (10 34 x 10 in.)
题识:(文不录)。乾隆己酉(1789年)八月十二日北平后学翁方纲。
钤印:臣翁方纲、覃溪
9. 27.2 x 26 cm. (10 34 x 10 14 in.)
题识:(文不录)。乾隆乙卯(1795年)秋七月,南城后学吴照。
钤印:吴照
10. 27.2 x 15 cm. (10 34 x 5 78 in.)
题识:(文不录)。后学李绂。
钤印:李绂、巨来
11. 27.2 x 33 cm. (10 34 x 13 in.)
题识:(文不录)。时维九月廿有二日,翁方纲书于宣南坊保安寺街苏斋之诗境□。
钤印:覃磎
12. 27.2 x 42 cm. (10 34 x 16 12 in.)
题识:(文不录)。文节八世孙,韵予已酉(1789年)岁, 选拔贡生也。是年秋生奉此卷求题,谨为书其大略于前而系小诗于卷末。八月十二日,翁方纲。
钤印:翁方纲、诗境
13. 27.2 x 92.5 cm. (10 34 x 36 38 in.)
题识:(文不录)。嘉庆乙丑(1805年)中秋节前一日,舒希元孝□出此卷,属题伏读。文节公探梅说冰霜在骨,生趣在胸真仁人之言,堪与公之气节应寿两闲不揣,固陋勉题此诗复手录。公说延吴本周云岩摹其两啬,别装成帙并即是卷颠末摘略为记所以志,向往之意也。皖江汪志伊书于苏州节署之平政堂。
钤印:汪志伊、中丞之章、家在龙山皖水间
荣誉呈献

拍品专文

贝聿铭乃二十世纪最备受爱戴的知名建筑师之一。巴黎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入口便是令其享誉海内外的经典之作,他在全球各地设计逾100栋建筑,既有恢弘大气的企业总部,亦有细腻精致的住宅楼宇。贝氏从现代主义传统出发,将尖端技术和严谨态度巧妙结合,严格设计出外形一鸣惊人的建筑物,优良的采光和雅致的物料都令公众身临其境而深深着迷。极少有建筑师能将创意与学识完美结合,令房地产开发商、企业集团主席和博物馆委员会都叹为观止,贝聿铭便是其中之一。除了卢浮宫的知名项目外,贝氏其他闻名于世的建筑成就还包括1978年于华盛顿特区设计的国家美术馆东翼、1989年的香港中银大楼、1997年日本滋贺县甲贺市的美秀美术馆,以及2008年卡塔尔多哈的伊斯兰艺术博物馆,这亦是其最后一批文化项目之一。
若要理解贝聿铭及其在国际建筑舞台上的重要地位,则必须了解贝氏与妻子卢淑华(爱玲)在72年携手共度的时光中,低调搜集的璀璨艺术珍藏。贝氏夫妇的藏品不但反映二人对东西方艺术传统的深厚兴趣,更见证夫妇俩与圈中杰出艺术家所结下的真挚友谊。多位在战后及当代艺术史上成就卓著的知名艺术家如巴内特‧纽曼、尚·杜布菲、赵无极、亨利·摩尔、野口勇等,均为贝氏夫妇一生挚友,他们果敢自信的不羁杰作也是贝氏珍藏中的瞩目亮点。因此,贝聿铭及卢淑华夫妇珍藏见证二人亲密无间的合作,体现出夫妇两人的共同愿景和独到慧眼,从中亦可一瞥其艺术圈子及敏锐审美视角,可见其对创意文化的无限赞颂。

相关文章

Sorry, we are unable to display this content. Please check your connection.

更多来自
丹青荟萃—中国书画网上拍卖
参与竞投 状况报告 

佳士得专家或会联络阁下,以商讨此拍品,又或于拍品状况于拍卖前有所改变时知会阁下。

本人确认已阅读有关状况报告的重要通知 并同意其条款。 查阅状况报告